本部纪录片主要围绕世界上最美丽、最知名的公墓之一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展开。拉雪兹神父公墓是来自世界各地极富才华的艺术家们的安葬地。他们生处在不同时期,可至今仍受世人景仰。本片记录下了慕名而来的很多祭拜者,他们有的在墓前留下自己的书信,有的则是放置一束鲜花。镜头跟随着这些虔诚的敬慕者,一起谈论着艺术带给他们的生活馈赠。

  外蒙古,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辽阔深远。牧民们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习惯,逐水草而居,对上天充满着敬畏。生活虽然清贫,他们却自足、快乐,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与宇宙洪荒融为一体。   春天来到蒙古南部这片寂寞的沙漠,一个游牧家庭迎来了一年中骆驼产崽的最繁忙的时期。一只母骆驼遭遇了难产,在牧羊人的帮助下,它艰难地产下了一头非常罕见的白骆驼。这只母骆驼拒绝接受这个可怜的新生儿,拒绝让它分享自己的奶水和母爱。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这只幼驼将会死去。为了让母骆驼接受孩子,这户人家决定采用蒙古古老的方法——音乐仪式来感化母骆驼,牧羊人派出了自己两个年轻的孩子去穿越危险的沙漠去寻找一名乐师,他是拯救这只小骆驼的唯一的希望。   终于有一个蒙古马头琴的演奏家愿意迢迢千里来到这个蒙古包,而且带来了一段既神奇又令人震撼的表演。在最后的时刻,这名民族乐器演奏者被带来这里,有了他的演奏,一个原始的拯救幼驼的仪式开始了,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和一名妇女充满爱意的歌声,这只母骆驼开始逐渐被感化,当幼驼被再次带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它也流出了泪水,并且开始用自己的乳汁拯救这只濒临死亡的幼儿。   骆驼的眼角像永远带泪。蒙古的传说流传,骆驼原本都有来自天神的嘉许:一双美丽的角。但有一趟鹿儿把角一借没回头,从此骆驼便天天定眼守望着地平线,静候鹿儿的归来。这部冷静优雅,纪录片中带丰富剧情的作品,由蒙古女导演参与摄制,自然景致美不胜收,有戈壁大漠、荒原大地、游牧人家、骆驼家族,像一部动物片?绝非如此,此片以蒙古人的角度,深入蒙古大漠贴近族人生活,把骆驼与人的生育起居拍得细致感人。

孟買的火車烏魯一聲開將起來,擁擠的行進之間,走唱女孩手風琴伴揚的優美歌聲,夸拉夸拉地帶出四個城市當中,十二段都市邊緣人的生活鏡照。氣球鼓貨郎扛著小型手搖式放映機,以及用針線相連補綴的電影片段,圍觀群眾興奮地編織著自己所看見的愛情故事和英勇犯難;密室擁擠的小房間內馬不停蹄的車車縫縫,瞬間出現一批批在紐約街頭走賣兩件五元的條紋襯衫;蹲在地上過篩顏料的老人在漫天揚起的紅、黃、藍之間,陳述自己卑微的希望;紐約街頭男妓提供完性服務,口出穢語粗暴的搶了恩客的錢包;墨西哥酒吧裡的脫衣舞孃搖擺著豐胸美臀,讓客人吸吮乳房撫摸私處,回家仍是單力撫養三個小孩的溫暖母親形象……

  这部关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是第一部纪录夏季奥运会的电影。有如英雄史诗般气势恢弘,堪称影片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有争议的德国女导演莱妮·瑞芬斯塔尔在拍摄本片时得到希特勒的全力支持,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以说空前绝后。影片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了运动之美,竞争的刺激以及理想主义的巅峰。同时试图以歌颂年轻男性躯体之美以及运动的威力来宣扬纳粹精神,被认为是一部纳粹唯美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从此永远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本片分上下两部,由《国家的节日》和《美的节日》构成。

这是一部以193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内容的大型纪录片。影片集中记录了若干项重点赛事的决赛,特别是打破世界或奥运会记录,与德国运动员夺冠摘金的项目。

梁文道称:“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一手是投入公共领域的锋锐评论,另一手则是深沉内向的虚构创作。”约翰•伯格于今年1月离世,使得这部纪录片成为他晚年生活弥足珍贵的记录影像。

我们能否在空间和时间上扎根?我们如何看待以色列而不陷入二元对立?动荡之后,我们该如何生活?有没有可能的图像?直接的图像?还是必须通过屏幕?什么屏障?什么屏幕?这就是这部关于以色列的纪录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