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乡村的两位年轻男子—一位白人一位黑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线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但当他们回到共同的家乡后,根深蒂固的种族隔阂却将考验他们的情谊。

这部电影几乎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5月16日晚上英国皇家空军执行的“惩戒行动”。 要炸掉水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电影详细介绍了炸弹设计者的设计过程,以及英国军方采纳这个计划的过程(因为乍听起来实在像是天方夜谭),这个片子看起来决不乏味,甚至是相当令人激动地。该片获第28届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提名及第9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电影,最佳英国电影和最佳编剧3项提名。

根据德国王牌飞行员--汉斯约阿希姆马赛真实故事改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德军在北非展开大规模的空战,1941年1月,他被派往北非战场,到1942年2月24日,他因击落战机46架,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在1942年9月1日,他一天即击落战机17架,成为国防军中第四个被授予橡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英雄,被称为“非洲之星”,他驾驶梅塞施米特109型飞机共取得了空战击落158架的纪录,无人能够超越他....

  1918年,德军在英法前线正战事吃紧的时候,毕业于104飞行学校、只有过两年陆军经历的什塔赫尔中尉来到了威利上尉的飞行中队。虽然出身卑微,但视荣誉高于生命的他在第一次执行攻击任务中就击落英军飞机一架,只是被击落的飞机没有得到陆军的确认,什塔赫尔的首功遭到了包括威利在内的所有队员的怀疑。而真正和威利结下恩怨,是在什塔赫尔迫降一架英军战斗机时,开枪打死了企图反抗的僚机射手却被威利指责成用血腥的手段对付无助的敌人。   威利上尉与什塔赫尔为难,实则出于对什塔赫尔直逼自己战功的妒忌。但什塔赫尔的战功并没有因为威利的妒忌而停止不前。相反,什塔赫尔击落的飞机数逐渐追上了威利上尉由此而获得最高荣誉--空军蓝色勋章的战功:击落敌机二十架。为此,什塔赫尔凭借其英勇和战功受到了空军将军以及柏林方面的褒奖,并被当作英雄人物在德国民众中广泛宣传。这期间,什塔赫尔与空军将军的年轻夫人结识后还产生了一段暧昧关系。   什塔赫尔作为帝国英雄从柏林返回中队后,威利上尉的妒忌达到了顶点。不幸的是,在威利自己挑起的飞行技术较量中,威利坠机身亡。威利的死让接任的奥托上尉决定把什塔赫尔送上军事法庭追究责任。而空军将军接到报告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什塔赫尔因击落飞机二十架而被授予蓝色勋章那天,陆军元帅得到关于威利事件的报告后下令把什塔赫尔逮捕起来。为了维护空军的骄傲和保全什塔赫尔个人的荣誉,将军把什塔赫尔送上了明知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新型战机,而他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本片背景是在韩战时期,美空军英雄洛伊少校,得韦将军的女儿艾琳青睐。调驻日本时,部属凯利娶日本女人为妻,军部以法律不许及种族歧视不予承认;洛伊喜欢日本首席舞者阿侬(高以美子饰),两人相爱,但是美军却强制性地不允许他们结合在一起。凯利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追随日本传统以死在一起,求与妻子永不分离。洛伊目睹好友巨变,感悟与其死守成规,不如先对相爱的人负责互尽义务再说,遂与阿侬共奔前程。本片描写的是伟大的爱情,他们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而此影片表现的人物性格刻划也十分到位,真正能体现出正处在那种矛盾无奈的情况下复杂的心境。此片还曾获得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摄影金像奖,及年度十大卖座影片。

好莱坞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的最佳抗战宣传片之一。导演霍华德真实地拍摄了美国空军B-17轰炸机 “玛丽安”号及有关的轰炸药小组成员的故事,全片的“政治意识”十分鲜明,但并不影响故事的推展。编剧达德利撰写的对白精简有力,不少场面的安排反映出他对空军的敬意,战斗动作场面高精尖紧凑刺激。

讲述1947年,一群缺乏经验的印尼空军飞行学员必须保卫最后的空军基地,对抗荷兰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