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法国飞行员在一次任务执行中被德军击落,波迪奥、迈克和罗森塔尔三人被带到战俘集中营。波迪奥与德军监狱长罗芬斯坦都是贵族出身,有着共同的政治见解,二人在狱中成为朋友。三人随后发现狱友正进行越狱计划,他们挖出一条逃跑的通道。迈克和罗森塔尔也加入了挖掘行动。最后他们集体越狱,德军全力追捕,在逃亡中,波迪奥被罗芬斯坦击倒,两名法国俘虏迈克和罗森塔尔逃到一个德国农妇家中,在她的帮助下,二人经过种种波折逃到瑞士。

  由著名剧作家多尔顿·特朗博执导,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青年强尼出征欧洲战场受重伤,他的脸部,四肢都被炮弹炸坏了。而他只有代号“407”。但他还有清楚的意识,完整的记忆力,他被送入后方的陆军医院。他在病床上想着他的爱人、双亲、妹妹们。新来的护士是一个温柔的女性,强尼与她交谈则用头敲枕头,发出电报似的信号。但随着护士的离去,一切希望都没有的407躺在黑暗里心里叫着“我不能这样活下去”……

骑兵上校威廉厌倦了战争,他带着全家来到西部荒原,在一处偏僻的 山区开垦牧场。上校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艰苦的环境而抛夫弃子回到了东 部,威廉上校独自一人肩负起了养育三个儿子的重担。在艰苦的环境中三兄弟渐渐长大,他们手足情深但性格却大不相同。 大哥艾尔弗莱德为人忠厚,办事认真;三弟塞缪尔是位理想主义者,深 受父亲的宠爱;而老二特里斯坦则是一位狂放不羁的人,他自由奔放,常 与印第安人交往,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父子四人在一个纯男性的 世界里过着淡泊的生活。然而,塞缪尔大学毕业后,把未婚妻苏珊娜带回了家里。平静的生活 被打破了。艾尔弗莱德暗恋上了苏珊娜,而特里斯坦的气质却又打动了苏 珊娜的心。四个年轻人在痛苦地压抑着各自的情感。就在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三兄弟不顾父亲的劝阻,参军前 往欧洲。在战争中,特里斯坦眼睁睁地看着塞缪尔死去却无能为力。无限 悲哀的特里斯坦按印第安人的方式挖出了弟弟的心脏,带回祖国埋葬。艾尔弗莱德在向苏珊娜求婚被拒绝后离开了家乡。弟弟死亡的阴影也 使特里斯坦无法面对他所深爱的苏珊娜。特里斯坦也离家出走,从此杳无 音讯。在苦苦的等待中光阴流逝。苏珊娜心灰意冷,终于答应嫁给艾尔弗 莱德。这时,上校不幸中风,流浪多年的特里斯坦此时又回到了家中。在这 些年中,他吃了许多苦,回来后他娶妻生子,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一切似 乎就要这样平静的结束了,然而在一次进城返回途中,妻子不幸被人误杀, 这再一次燃起他心中躁动的烈火。苏珊娜一直对塞缪尔深感内疚,如今特里斯坦妻子的死又使他十分痛 苦,她忍受不住这样的折磨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特里斯坦此时已 将所有的一切置之度外,他终于在父亲和大哥艾尔弗莱德的帮助下报了 仇。特里斯坦又重新过起艰苦的生活,他活的时间很长,他亲手送走了自 己的父亲,又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他是在60年代的一场与熊的 激战中,被熊爪夺去生命的,他的死法很英勇... ...

加里.库珀荣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代表作。他饰演一名来自田纳西州的农村子弟,个性纯朴,而且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被逼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他以宗教理由不肯杀人,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为美国的战争英雄。这是一部取材比较特别的战争片,导演霍华德.霍克斯藉着一个教徒对战争的态度来探讨战争的本质,主题发人深省,所以本片在二次世界大战刚发生的1941年推出首映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今天看来也依旧有它的思考性和娱乐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列兵查尔斯·普卢姆皮克被选中进入法国城镇马尔维尔,切断德国军队安放的炸弹。然而,查尔斯被一些德国人追赶,发现自己藏身于当地的精神病院,那里的囚犯确信他是“心灵之王”。查尔斯觉得有义务帮助囚犯,便试图带他们出城,但他们不敢离开,穿着同性恋服装在街上嬉戏。查尔斯能及时解除炸弹并拯救他的新朋友吗?

  二十年代初期,响往共产主义的美国名记者约翰·雷德千方百计跑到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体验生活,追求理想的政治国度,并写出了轰动世界的报导文学《震动世界的十天》。然而,他最后对共产主义彻底失望,重回自由世界。   电影摘要:   第一幕:雷德和露易丝·布莱恩特在波特兰相遇。   第二幕:20世纪10年代在格林威治村的知识分子生活。雷德和露易丝被尤金·奥尼尔和艾玛·高曼等思想家吸引。   第三幕:雷德和露易丝接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第四幕:雷德试图在美国建立共产党。   第五幕:雷德来到俄国接受布尔什维克的帮助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雷德去世,年仅32岁。   五个部分充满了乱糟糟的争吵,换句话说,这很难让你对这段历史激起足够的兴趣。在第一部分,观众必须容忍长时间谄媚性的诱导。在这之后,则是雷德和露易丝一段奇怪的爱情:当他们彼此凝视,伴随着革命的高潮和八十年庸俗的音乐,这对恋人的爱情似乎也达到了顶点。第二部分似乎值得一看,事实上,如果影片在这个间断之前结束的话,会比现在这个版本好的多,因为工人运动造成的气氛足以充实这部电影。也许沃伦·比蒂想得太多了,而且多是西方社会对苏联幻觉式的认知,所以才造就了这只嘈杂的万花筒。  

  1918年,德军在英法前线正战事吃紧的时候,毕业于104飞行学校、只有过两年陆军经历的什塔赫尔中尉来到了威利上尉的飞行中队。虽然出身卑微,但视荣誉高于生命的他在第一次执行攻击任务中就击落英军飞机一架,只是被击落的飞机没有得到陆军的确认,什塔赫尔的首功遭到了包括威利在内的所有队员的怀疑。而真正和威利结下恩怨,是在什塔赫尔迫降一架英军战斗机时,开枪打死了企图反抗的僚机射手却被威利指责成用血腥的手段对付无助的敌人。   威利上尉与什塔赫尔为难,实则出于对什塔赫尔直逼自己战功的妒忌。但什塔赫尔的战功并没有因为威利的妒忌而停止不前。相反,什塔赫尔击落的飞机数逐渐追上了威利上尉由此而获得最高荣誉--空军蓝色勋章的战功:击落敌机二十架。为此,什塔赫尔凭借其英勇和战功受到了空军将军以及柏林方面的褒奖,并被当作英雄人物在德国民众中广泛宣传。这期间,什塔赫尔与空军将军的年轻夫人结识后还产生了一段暧昧关系。   什塔赫尔作为帝国英雄从柏林返回中队后,威利上尉的妒忌达到了顶点。不幸的是,在威利自己挑起的飞行技术较量中,威利坠机身亡。威利的死让接任的奥托上尉决定把什塔赫尔送上军事法庭追究责任。而空军将军接到报告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什塔赫尔因击落飞机二十架而被授予蓝色勋章那天,陆军元帅得到关于威利事件的报告后下令把什塔赫尔逮捕起来。为了维护空军的骄傲和保全什塔赫尔个人的荣誉,将军把什塔赫尔送上了明知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新型战机,而他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巴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死在战场上,而亨利-兰德鲁(Henri Landru),一个看似体面的家具商,已婚并育有四个孩子,却在无情地为自己的死亡工厂提供食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轻骑兵与英国军队一起,在巴勒斯坦和土耳其、德国联军作战,在加沙经历了两场战败后,英军准备向水源充足的贝尔西发动了进攻,这是土耳其军队的一座防守重镇,在那里勇敢的轻骑兵们谱写了人和马的传奇。

一艘英国舰船被德国潜艇击沉,潜艇停靠在一个小岛上维修并把幸存英国船员们关押在岛上。船员布朗带着一支枪逃出关押点,并计划召集很多人来拖延德国潜艇的维修时间,以便坚持到英国舰队过来

影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连天烽火之中的爱情故事。一战前夜,一个奥地利男孩与一位意大利的女孩相识,随后男孩奔赴战场,杳无音讯。而当一场空袭即将炸毁女友所在的村庄,男孩打算翻山越岭前往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