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冲浪的体育记录片。两个来自加州的年轻人,罗伯特·奥古斯特(Robert August)和迈克·汉森(Mike Hynson),为了找到他们心目中完美的海浪,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足迹遍布夏威夷、西非,直至澳大利亚。一些真正的冲浪选手也参与了该片的拍摄工作。影片充满了60年代中期的气息。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那时冲浪选手们的装束,还可以了解到第三世界的住宅和燃料问题。虽然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早已过时,但导演布鲁斯·布朗(Bruce Brown)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得该片仍然不失为一部佳作。随着两个年轻人旅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尽情地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同时,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也展现眼前。也许这才是导演真正想要传达的意图吧。

"在这幅复杂的纪录片中,泰森彷如多重人格:乐观但粗野、稚气却残暴、天真但又沈思、情感匮乏,每个生命角度都是极端的。他愿意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负责,包括某些他发誓清白的事情,但除了让他入狱三年的强暴控诉。 在多变的访问角度(有时候是像60年代的分割画面)及布景中,泰森谈到在布鲁克林陋巷里孩童时期被其它年长的孩子抢劫、羞辱,当时他怕到无法还击,他承认“再也不想成为那样”。 不久之后,他因为一位暴徒无端杀害他一只宠物鸽而被激怒,他疯狂似地打倒了那孩子。这部片隐藏了一些陈旧的背景:泰森在传奇训练师Cus D'Amato的羽翼下在十二岁时初出茅庐并且赢得巨大的名声;影片添加了一些精彩的80年代早期录像素材,详述了D'Amato作为现代米开朗基罗凭借着泰森体格的原始素材塑造了一尊拳击杰作。 D'Amato帮助泰森管理了比赛背后的内心层面,不管泰森需要承受多么私密的恐惧,我们从数据画面中看到在他踏上拳击台的那一刻,他心理状态总是优于他的对手。即使现在泰森一讲到D'Amato对他的意义都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而这是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几段插曲之一。 D'Amato于1985年过世,就在泰森打倒Trevor Berbick而以20岁的年纪成为最年轻重量级拳王的前一年。泰森的致命伤却是女人,他坦白在对抗Berbick时却深受因感染的淋病所苦,并且在日本时疯狂迷恋女人,加上不充足的训练,他在1990年为Buster Douglas献上第一场败仗。 在影片内部前后文,强暴案似占不上什么角色。影片里唯一一次愤怒,是泰森针对他的原告者,并声称在他人生的这个章节上的苦楚令他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加上他随后与赞助商的不和以及与Evander Holyfield激烈战的第二回合他咬掉了对手耳朵的一块而引发的公关逆潮之后,他收入紧缩也无心恋栈了,在三年前将手套束诸高阁之前他事业晚期过着时有时无的薪饷日。 使泰森如此裸裎自己的真貌,托贝克成功地照亮了我们时代最两极化、最复杂以及最被误解的形象之一。本片最大的成就,是将泰森从你想极力避开的人变成你可能想见到并且交谈的人。"

菲律宾拳王曼尼·帕奎奥的传记纪录片《曼尼》,讲述帕奎奥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忍饥挨饿的贫穷少年,成长为有史以来最受爱戴、最受尊敬运动员之一的心路历程。奥斯卡提名获得者连姆·尼森出任旁白。   初次走上菲律宾的拳台时,帕奎奥16岁,98磅,打拳只是为了赢得奖金供家人生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八次加冕世界冠军,拳赛能让整个菲律宾万人空巷,屏息观赏。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幸福美满,还在政坛崭露头角,既是为了人民福祉不懈努力地国会议员,也是全球闻名的励志偶像。   这部纪录片从2010年开始拍摄,2013年杀青。将1200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不到120分钟的成片,其中包括演员马克·沃尔伯格,《吉米鸡毛秀》主持人吉米·坎摩尔、以及墨西哥拳王奥斯卡·德·拉·霍亚等名人的访谈,以及帕奎奥首度公开的家庭影像。家人、好友、训练师、体能师和经纪人,将揭秘帕奎奥所面对的考验和所取得的成就。   曼尼·帕奎奥是菲律宾职业拳手及政治家。他曾八次加冕拳击世界冠军,是全球唯一在八个不同重量级别中分别获得冠军的拳手。他的拳赛出票量创下全美纪录,还有超过八百万付费收看用户。他被全美拳击作家协会(Boxing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BWAA)、世界拳击理事会(World Boxing Council,简称WBC),以及世界拳击组织(World Boxing Organization,简称WBO)选为千禧年代最佳拳手,于2006、2008及2009年三度荣膺《拳击》杂志(The Ring)及BWAA联合评选的年度最佳拳手,于2009和2011年两度获得ESPY体育奖最佳拳手。拳台之下,帕奎奥涉猎电影、音乐和政治,2010年5月,当选菲律宾国会众议院议员,2013年又二度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