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长七小时却每一分钟皆雷霆万钧,引人入胜。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苏珊‧桑塔格 开场八分钟的推轨镜头,已道出此片的史诗气魄。牛群从牛棚涌出,摄影机隔 着 一列破旧的农居追踪,有趣的是牠们一路盲目前冲,一路还试图交配。塔可夫斯基式的画面,却是教人屏息的典型塔尔风格,妙笔一挥预告一个集体农场如何走向灭亡。故事始于传闻已死的骗子重临村子,他要骗走农场收入 ,却给村民认定是大救星。接 着 上演一个悲剧,然后是一个讽刺故事。全片十二章的结构正如 Krashnahorkai 的原着,启发自六步踏前、六步退后的探戈舞,不同视角有时重複同一剧情。农场最终的命运暗喻九十年代初共产主义的破产,同时也是人类共同命运的观照。全片最精采两段,一是担当叙事者的医生偷偷记录村民活动,他蹒跚买醉的跟镜,成为最感人的观影存在体验。另一段女孩虐猫,亦写下影史上有数的伤感时刻。没有故弄玄虚,一种交代故事的坦率,让演员在真实时间存在,让观众随他们的情态同步呼吸,箇中有导演对电影最大的深情与敬意。七个半小时的每个镜头,个个都是不朽──没有想当然的静止,而是自有一种有机的内在节奏。像小津和德莱叶,塔尔深谙长镜头的真谛。这是必须去经历的,一生难逢的观影经验。

  影片改编自柯秋宾斯基的同名抒情小说。导演把情节拆散为“伊凡和玛丽奇卡”、“波洛尼纳”、“孤独”、“伊凡和巴拉格娜”、“日常生活”、“圣诞”、“春在明天”、“雷雨”、“小酒店”、“伊凡之死”、“虔诚的仪式”等11个单元,讲述了主人公伊凡两阙刻骨铭心的爱情悲歌:先是女主人公玛丽奇卡在寻找伊凡的途中不幸坠河而死,后有另一位女主人公巴拉格娜背叛伊凡,故事最后以伊凡死于情敌手下而结束。

当Lars Torvik的祖母 inge 在2004年去世以后,她面临一个抉择:卖掉1920年起就伴随她长大的家族农场,或者是依靠其祖父遗留下来的财产生存。为了寻找答案,她求助于和祖母一起经历过的美好回忆,那些祖母从小传给她记忆深处的甜蜜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法国男丁全被征召入伍,留下妇孺守卫家园。家族庄园的母亲请来孤儿法仙妮帮忙农耕事务,勤奋能干的她深得上下众人喜爱。然而当男人陆续从战场归来,各种恩怨爱恨随之而起,为庄园的安宁带来暗涌,法仙妮亦被赶出了庄园……凭《人神之间》(2010)获戛纳评审团大奖的泽维尔·波瓦,以诗意镜头描绘法国乡郊景致,美得教人联想起泰伦斯·马利克的《天堂之日》(1978),最后一幕则犹如向库布里克二战经典 《光荣之路》(1957)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