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战方兴未艾,德军进驻波兰,将纳綷军队组成“精卫队”,下令重新安顿犹太人的户口。德商辛德勒值此战乱,一方面迎逢德军各级军官,另一方面则进行低价引进犹太劳工,并委任犹太工头以撒处理场内大小事。辛德勒虽藉机大发战争财,但对以撒却颇为仁厚而备受爱戴。“精卫队”司令阿蒙生性残暴,以枪杀劳工为乐,整个占领区如同炼狱般。1941年3月,德军将维斯图拉河以南归为犹太区,阿蒙更变本加厉,1944年4月甚至大规模展开焚尸行动,辛德勒看不惯如此行为便和以撒商议出一计,以所有资产行贿阿蒙,以捷克新厂需要大批劳工制作军火为由,列出一份长至千人的名单,运往家乡布蓝恩利兹躲藏,待德方发现时,大战结束了,辛德勒则仍以战争罪犯法办。

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改编自尤金.贝狄克和哈维.威尔勒的作品,是一部从美苏对峙的冷战形势引伸出来的“写实幻想片"。内容讲述由于机械失误的关系,美国轰炸机队出发轰炸莫斯科,美国总统在无法唤回轰炸机之余,下令美军也将纽约摧毁。本片片中所描述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此对观众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导演自开场十分钟之后即一直紧握气氛至终场,但开场的首十分钟却有点混乱。本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无配乐。

  复员军人保罗在回乡的长途汽车上结识一位美女维多利亚,她因未婚先孕无法面对身为葡萄园主的父亲,竟要求保罗权充一下她的新婚丈夫,以图在老派专制的家长面前蒙混过关。保罗先是拒绝,可后来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谁知,在相处中假夫妻动了真感情,爱情的种子迅速发芽成长。尽管有保罗的前妻和维多利亚的父亲从中作梗,但什么也阻挡不了有情人云中的脚步。

  影片讲述了一位陆军上尉的军事法庭审理事件,严格说来这已经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叛变,依照军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经上级批准解除舰长的指挥权”,在凯恩号军舰因奇格舰长(亨弗莱·鲍嘉饰)的错误指挥而面临沉船危险的时候,他原本忠心耿耿的副手马克当机立断接管了军舰,马克也因此和支持他的同僚受到了严格的军事审判,他的律师如果想拯救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证明奇格军官精神失常,无法很好地控制船舰。这部电影中的法庭辨论戏是全片高潮,冷静睿智的律师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势,让一直精明的掩盖自身性格缺陷的奇格在法庭上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使马克得到了无罪判决……影片到这里看似大团圆结局,但实际又另有内情,引出了更深刻的思考。      本片根据获普利兹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法庭戏堪称全片高潮,另外关键的台风袭舰剧情,也十分震撼、紧扣人心。好莱坞传奇硬汉亨弗莱·鲍嘉曾在《北非谍影》中扮演正义使者化身的浪子侠客里克,这次在《凯恩舰叛变》出演患有偏执狂的舰长奇格,显示了非凡的角色驾驭能力。遗憾如此优秀的影片却没有得过奥斯卡奖,只不过获得两项提名,可以欣慰地就是在美国电影数据库网站上IDMB战争题材电影排名TOP50排名第36。

 讲述卡罗尔、莫里斯和马科斯三个好朋友办工厂梦的过程,真实冷静的展示了波兰资本主义初期残酷的社会画卷。

二战期间,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飞机上的机师全身严重烧伤,当地的人将他救活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受伤,这个机师丧失了记忆,不能想起自己是谁,因此只被叫做“英国病人”。   法国和加拿大血统的汉娜是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战争使她失去了男友麦根,在伤员转移途中由于误入雷区,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于是善良的汉娜决定独自留下来照顾这个“英国病人”。   这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废弃的修道院,远离战争的喧嚣,显得宁静而闲逸,“英国病人“静静的躺在房间的木床上,窗头的一本旧书渐渐唤起了他的思绪……

  本片以越战为背景,刻划并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也以此表达了编导对战争的憎恶及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唤。艾力逊是新踏入越南战场的士兵,有一腔为国奉献的激情。在一次行动中不小心遭到越军的埋伏,好在被同事马素救回一命。在一次远程侦察任务中,马素等强抢越南少女随军,以发泄他们的兽欲。艾力逊眼睁睁看到越藉少女被活活蹂躏至死,富有正义的他对自己的同胞开始感到失望,于是不顾自身安危将同僚的罪行公诸于世……

麦克(瑞凡•菲尼克斯)和斯考特(基努•里维斯)同为沦落街头的男妓,然而因为相差巨大的家庭背景,“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他们并非表面般“心照不宣”。时常昏厥的麦克脑海中一直充满着有关童年的破碎片段,爱达荷的诗意田园也常常入他梦境,他一心想找回失散多年的母亲,将斯考特视为知己和爱人。斯考特本是波特兰市长的儿子,“自甘堕落”只为体会放荡青春的快感,他清楚地知道,虽然现在陪着麦克一路从波特兰到西雅图,又从爱达荷到意大利,麦克却成不了他最终的温暖归宿,他能回归的,是权势、荣华与姑娘。

1942年的德国,17岁的少年Friedrich(马克思·雷迈特 Max Riemelt 饰)努力训练自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加入纳粹的训练营。在通过重重考试之后,他获得了机会,然而他的父亲却极力反对,于是他伪造父亲在文书上签名,成功成为了训练营的一名成员,开始了每天艰苦的训练。在其中,他认识了Albrecht(汤姆·希林 Tom Schilling 饰),一个德国军官的儿子,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Albrecht却不热衷于纳粹,反而更喜欢文学和写作。Albrecht的父亲却希望儿子跟他一样,以后成为一名纳粹军官,两人矛盾不断。在训练营里,Friedrich和Albrecht发现了许多丑恶的现象,Friedrich的信仰开始有所动摇。而在一次水中训练中,Albrecht却再也没有从水中出来......

  作为以色列特工,伊亚(里欧·艾希肯纳兹Lior Ashkenazi饰)的的工作就是用各种手段追杀前纳粹分子,他的妻子自杀身亡,并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你毁灭一切靠近你的东西”。伊亚对妻子的死万分内疚,然而任务还在继续,他要杀掉一名已经年迈的纳粹分子,   目标人物的孙子艾瑟(克纳特·柏格Knut Berger饰)来到以色列和姐姐相聚,这给伊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以导游身份接近艾瑟,并带他游览耶路撒冷。沿途艾瑟对伊亚完全信任,甚至还产生了同性之爱,伊亚却在妻子自杀的阴霾中走不出来,并得知艾瑟祖父已经去世。这一切让伊亚倍感疲倦。   当艾瑟离开以色列,伊亚开始挂念这段暧昧与友谊夹杂的感情。他飞往德国找到艾瑟,却意外得知了一个秘密,让他大为困惑,不知如何抉择。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与墨西哥战役中,陆军上尉约翰鲍尔因为表现懦弱,被军方派往荒芜的内华达山脉前哨基地驻守,与一群乌合之众的劣等士兵过着无聊透顶的生活。后来一名苏格兰男子艾维斯闯入了军营,他交代自己本来与一队人同往此地,但在途中遇大风雪,众人躲到山洞中栖身。在饥寒交逼下,他们竟互相残杀吃起人肉来,只有艾维斯逃出这个疯狂的山洞。鲍尔上尉闻讯后带队到山洞查察,不料艾维斯竟然是食人魔。本片的故事看来像是低劣的血腥恐怖片,其实拍得相当严肃,对战争与生存的主题有发人深省的探讨。导演安东尼亚贝特的快节奏处理毫不拖泥带水,后段更拍出了黑色喜剧感。两名主角盖皮尔斯和劳勃卡莱尔都演出特色。

  六个志向远大的音乐爱好者相聚在一起,经历了艰辛的创作路程,最终成为了风靡欧洲的传奇乐队。乐队的成员们之间经常会为一些琐碎的事儿吵个脸红耳赤,但彼此之间的友谊从来没有动摇过,反而越加真诚,互相激励着对方前进。可是,就在他们的事业到达顶峰时,纳粹上台了,由于乐队中有三个犹太人,他们面临着灭顶之灾,要否离开自己深爱的德国,队员们产生了不同意见,然而尖锐的时局已不容他们作过多的考虑,在最后一次演出后,三个犹太队员踏上了告别祖国的道路……

1944年,二战已经接近尾声,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变得格外残忍,众多盟军士兵在缴械后惨遭杀害。美军士兵迪克(Corbin Allred 饰)、斯蒂文(Alexander Polinsky 饰)、谢尔(Larry Bagby 饰)和戈登(Peter Asle Holden 饰)四人从纳粹的屠杀中侥幸逃脱,曾经在德国担任神父的迪克通晓德语,加之出色的枪法令他成为四人中颇为依赖的战力,然而此时的迪克身陷厌战症的困扰,频频出现在眼前的黑影不知是敌人的身形还是死神的召唤?四人在暂时栖身的木屋中恰巧听闻了德军的情报,于是赶在德军之前救出了一位英军飞行员温利。温利身负传递德军布阵情报的重要使命,为了让情报顺利传达挽救盟军将士生命,迪克等四人与温利一同踏上穿越德军封锁线的征途……

英国乡村一座贵族私立学校里,一个叫莉兹(索拉·布奇)的女孩跌跌撞撞地走在一条荒僻的小道上,她身上满是血迹,憔悴不堪,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在用尽最后的力气走到一部电话机旁边拨叫完紧急求助号码后,终于筋疲力尽的昏倒在地上。  警察很快就赶到了,每个人心中都存着同一个疑问:在这个女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警方的精神分析专家菲丽帕·哈伍德医生(安柏斯·戴维茨)更是决心要揭开这个谜底……

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第一部故事片。剧本出自他的高中同学、诗人Howard Sackler之手,拍摄资金也是库布里克自己筹措,大部分是向父亲、叔叔和朋友们借的。这部作品和库布里克以后的影片一样充满了超现实主义象征性,因此只有一家艺术片商愿意发行和放映,而库布里克认为此片只是一部实习作品,他只答应私下放映,并多次想将拷贝销毁。尽管如此,本片还是赢得了一些评论家的好评,尤其是在摄影方面。